辽东学院科研平台:丹东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7.1.13

2017年01月13日 16:01  点击:[]

一、平台建设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1.建设背景

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与丹东旅发委、深圳国泰安、丹东中青国际旅行社等单位本着自愿平等、诚实信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于2016年7月共建“旅游产业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在此联盟基础上,旅游管理学院与深圳国泰安公司、丹东福瑞德大酒店、丹东中青国际旅行社、丹东凤凰山景区管理局、丹东天桥沟景区、丹东宗裕温泉度假区等单位合作着手共建“丹东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坚持以“开放创新、应用培养、服务地方”为科学指导思想,以“服务边境经济、地方经济与区域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政策,通过“丹东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建设,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资政建议实现明显的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我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共赢,推动我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应用型人培养创造有利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实现“产、学、研”结合为目标的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实践)基地建设,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丹东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高参与地方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努力成为丹东市知名的研究咨询服务基地。

二、主要研究方向、服务能力、关键共性技术

基于丹东已有优良的旅游资源以及全市迈向全域旅游的大背景,结合辽东学院及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辽宁省本科院校应用转型试点的契机,“丹东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将围绕六大模块开展全方位合作:

1.丹东旅游教育

1)针对在校学生。打造一整套应用转型教育的先进理念、教学实训模式及路径,培养在校学生就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多栖发展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2)针对社会化培训。通过完善师资、建立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简化培训流程、降低或免收培训费用等,能快速有效的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及其他所需素质的培训;    

3)通过策划活动宣传,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旅游认知、旅游创收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循环经济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2.鸭绿江下游沿岸旅游开发暨生态保护

1)《鸭绿江下游沿岸旅游资源开发暨生态保护发展总体规划》方案完成并通过专家团评审;

2)将鸭绿江下游沿岸打造成丹东旅游的新名片和旅游创收新的增长点(通过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平抑淡旺季),以及辽宁省旅游版图新的增长极。

3.丹东旅游产业创新研究

1)构建丹东市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及管理和运营机制,确保食住行游购娱及其他旅游相关产业形态和谐永续发展;

2)依据“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思路,以发展旅游的视角完善提升丹东其他所有产业的社会效用和旅游功能。

4.丹东乡村旅游

1)打造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且极具辽东风情的丹东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确保丹东乡村旅游的本真性、民俗文化性以及游玩过程中的舒适性;

2)适当拓展乡村旅游的功能属性,但不同乡、镇、村之间要差异化定位发展,比如,已有的乡村影视基地、摄影基地等,还可考虑养生养老、田园休闲、农业采摘、乡野庄园等功能。

5.辽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

1)结合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理念、运营管理模式和制度等,创建“辽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

2)结合丹东当地特有文化元素、已有优势文化类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智力资源(比如,辽东学院的旅游管理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形象健康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等),打造丹东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并打通上下游产业生态链,发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带动效应和倍增效应。

6.丹东边境旅游

1)完成《丹东市首条边境旅游专列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运营总体方案》,确保综合收益与可持续发展;

2)创新边境旅游的机制、模式、内容、线路等,以“边境旅游+”的总思路,拓展边境旅游的复合收益。

“丹东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的建设通过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与合作单位在上述6大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对丹东旅游发展尤其是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全域旅游的理念,进行宽领域、深层次、多维度、专业精准的扶持等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上一条:辽东学院科研平台: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2017.1.13 下一条:辽东学院科研平台: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2017.1.1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