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特色 >> 正文

学术戍边建新功——奋力书写东北全面振兴辽东学院答卷系列谈之一

发布日期:2023-12-21    作者:     来源:     点击:

【篇首语】2023年初秋,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此时,生机勃勃的东北大地,一边承载已经获得的收成,一边托起更多可期的长势。多年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东北振兴同向同行的辽东学院坚持学术戍边、人才固边、服务兴边,扎根边疆而求索无疆,崛起在祖国边疆!


学术戍边建新功

——奋力书写东北全面振兴辽东学院答卷系列谈之一


学术研究是一所大学的强校之本,是学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多年来,辽东学院始终坚持扎根边疆、潜心治学,承继学术传统,弘扬学术精神,不断开创着学术发展新局面。


强基固本 继承优秀学术传统 引领原创成果突破

回望丹东地区悠久的高等教育历史,多所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的高等学校,经过不断整合发展,辽东学院在新世纪交替之际应运而生。学校师范财经类底蕴深厚、农医理工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多年来,学校充分继承特色学科优势,原创性、引领性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元宝山麓的百年红楼里,开启了辽东地区园艺职业教育的先河,培育了丹东乃至东北地区一大批尚劳动、肯吃苦、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科学人才。如今,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助农使丹东小浆果产业成为中国的核心主产区,转型发展中的种业研究带动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良性循环,创业型、实用型的知农爱农人才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耕在辽东大地,已然成为助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学术发展光大需要队伍,需要不断承前启后,代有英才。”这是中国修辞学一代宗师吴士文时时用来奖掖后进的一句话。在扎根辽东大地教书育人的半个多世纪里,他甘做一支红烛,点燃了中国修辞学的繁荣。为了更好地继承吴士文学术遗产,辽东学院成立了吴士文学术思想研究会,在国内修辞学界、语言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是学术业绩,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师者本色和学术情怀……


扎根边疆 推进科研平台建设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没有高水平学科科研平台,就产不出高质量学术成果。长期以来,学校立足沿边、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以抗美援朝精神为研究方向,建设全国抗美援朝精神理论研究的学术高地,学校还成立了边境民族研究基地、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为传承民族文化与边疆地区高校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高质量大学建设的新动能正在源源不断释放。




汇聚特色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等平台,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学校朝鲜半岛研究中心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小浆果星创天地获批国家级“星创空间”,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基地等3个基地获批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功能纺织重点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获批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东地区蓝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14556


近年来,学校全方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搭建跨院系、跨学科学术平台,成功打造现代纺织研究院、鸭绿江流域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等六个跨学科高水平特色研究院。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国家对学校长期建设发展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学校科研能力与办学实力大幅提升的最佳佐证。

自强不息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开拓学术研究新局面

高校云集的东北大地,孕育了底蕴丰厚的高等教育文化,省内外一所所实力高校在各领域表现亮眼,启发了辽东学院深刻思考:如何以积极姿态,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辽东学院将学校发展与辽宁振兴目标任务精准对接,将学科建设与辽宁产业发展布局有效衔接,致力于改造升级探索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由路艳华教授所带领的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多年立足于丹东防护纺织制品产业集群技术需求,一项项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脱颖而出,成为引领丹东市功能纺织材料领域科技进步的排头兵。


2972A


多年来,黄国辉教授带领团队围绕小浆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小浆果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深入田间地头,义务对小浆果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利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从躬耕基层到领航学科,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为东北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是全体辽东学人的共同心愿。

“我们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寄托着对东北的如山厚望,字里行间蕴藏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无穷力量,辽东学院人正步履铿锵,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学术戍边的使命担当,以卓越的学术业绩为东北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