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YJW

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从科学“百宝盆”中挖掘科研珍宝——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获得者张彦文教授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表于:2022-09-22    点击:

张彦文,男,1962年5月出生,二级教授,武汉大学理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东学院农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辽宁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受聘担任长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校本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三位教师之一。



今年59岁的张彦文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丹东人,早期他致力于繁殖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在花蜜生态学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一定的国际影响。“我早年东北师大毕业后就是单纯从事植物学教学和一些简单的研究。后来我进入武汉大学读博,接触到生物多样性和外来物种研究,就好像自己进入了海阔天空,可能在别人眼里的普通杂草,在我眼里就成了科学对象,其中蕴藏着许多未知的科学问题。”他向记者介绍到。

博士毕业后,张彦文开始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自2019年起,张彦文带领团队对丹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外来入侵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统计评估丹东市外来物种。历时三年,最终排查出丹东市的已有外来植物72种,隶属25科;外来入侵动物18种;外来入侵微生物物种7种。在此次调查中,张彦文及其团队发现了一些本地区新记录到的外来物种,特别是搞清了外来种禾叶慈姑的传入路径并对其种群规模和动态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提出“三沿地区”最易成为外来种入侵的“桥头堡”概念,这对其它入侵物种的防控有借鉴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出版了专著《丹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东北红豆杉-变异与品种选育》,为东北红豆杉这一濒危植物成为森林康养和储备林建设中的骨干树种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获取做了前期积淀。



今年,张彦文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东北红豆杉性逆转机制研究”。该项目针对东北红豆杉种群中出现的性逆转现象,从生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进化生物学角度展开跨学科研究,其研究思路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并获得批准,其研究结果可能填补裸子植物性表达研究的空白。

他和团队还曾经多次与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合作,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入侵种防控方面的宣传活动,让公众认识常见的外来入侵种,发现可疑外来物种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通过宣传科普,群众们在鸭绿江中发现了鳄龟和西伯利亚鲟等非本土物种。

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张彦文积累了颇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他曾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其中有7篇论文位列一二区高端期刊,包括 “Journal of Ec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Annals of Botany”等国际公认的专业权威刊物。他还先后6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支持,2次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1次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

张彦文认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入侵等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这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方向。每一个进入该领域的学者都会发现这是一个百宝盆,里面包含数不清的科学问题。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些科学问题就是珍宝。”

(撰稿人:王阳)

临江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邮编:118001

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邮编:1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