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辽东】丹东媒体报道我校思政教育改革情况

近日,丹东本地多家媒体集中关注我校思政教育改革情况,12月16日,《丹东日报》头版以《思政教育生动走起》为题进行了报道。


思政教育生动走起


12月11日下午,辽东学院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一场名为学生身边贴心人杜良英事迹的报告会正在进行中。生动的事实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场师生,现场不断传来阵阵掌声。

“今天来听报告会的,有学生,有机关党员干部、后勤服务代表,杜良英把宿舍作为讲台,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也是我校‘大思政’教育的具体体现之一。”学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延峰说。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按照“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结合主题教育,辽东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引入“大思政”教育理念,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每个环节。

今年11月,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辽东学院作品《红色基因的国家记忆——新时代抗美援朝精神的老兵诠释》从全国各高校15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作品依托“千名大学生行万里路 访百位抗美援朝老兵”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为基础,提出了老兵对抗美援朝精神的新时代诠释和大学生对新时代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建议,不仅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丹东。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很高,它也是我们思政课实践教育成果的最好检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于立军介绍,如何把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各环节,学校设置了4个实践教育基地,包括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太平湾发电厂和戒毒所,还在具体课程内容设置上,加入了有丹东地方历史特点,如“红色基因”抗美援朝等教学内容。“最近几年,学校一直在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比如我们会安排大一新生参观校史馆,由爱校开始,结合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爱国情怀。”于立军说。

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引发学生自觉思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思政课就增加了一个实践主题,让学生通过身边事,写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变化和感受。于立军介绍说,学生们的调查报告里都写到“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爱国情怀,这也成为大学时光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辽东学院将“大思政”理念延伸至校园各个角落。

校园文化节期间,通过银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研专家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与农业、产业项目研发,激发学生扎根基层的热情等等。“现在,辽东学院‘大思政’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学校教职工育人意识普遍增强,育人元素在校园内处处涌动。”辽东学院党委书记周立说。

12月4日,辽东学院联合市司法局等部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活动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宪法意识。“思政教育是与时俱进的,眼下我们正在适当增加授课的新内容。”于立军说,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思政课堂上还加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使广大学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落到实处。

张丽丽 记者 戚文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19日 14:07 | 被阅览 次 | 来源: 丹东日报 )   

辽东学院

临江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邮编:118001

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邮编:118003

辽ICP备09023827号 Copyright 2006